close
從量化開始,質性結尾



閱讀材料:

古偉瀛,〈歷史量化反思〉,《新史學》,22﹙台北,1991.06﹚:109-122。



自從邊際革命之後,社會科學的量化運動,就如野火似的在各研究領域蔓延開來。而運用在

歷史學科的研究上,也曾造成了一股不小的騷動。



在歷史研究的量化發展上,反對與贊成者並陳,重視「質」與「量」的歷史學者在其中相互

拉鋸。強調歷史量化者主張,經過量化後的圖形與數據更能精確的呈現或重構其研究的趨勢及時

代背景;而重視質性者,則是著眼於數字並不能直接說明歷史的真相,最終仍是需透過文字來解

釋,而憂心強調量化歷史研究將削弱文字解釋的能力。



就在如此極端的立場之下,往往造成「傳統史料」與「歷史量化」之間的對立緊張。然而,歷史

的研究,若是能在「質」與「量」雙方面取得一個平衡點,那麼將是最佳的呈現狀態。因此,

將歷史量化置於研究的「過程」,將其提供的許多經過統計技巧解釋後的「數據」,再佐以原本

的史料敘述分析,則應該是最佳的組合。



而史學的量化,也將不再是只有傳統的「數據分析」,應該再擴張為「數位化」的概念,對於史

料的蒐集、批判及分析,藉由電腦科技的參與,可以達到更有效率的使用。未來的前景,我們將

可以透過電腦,迅速的尋找我們所需的資料,立即獲得此項資料的背景,以及提供分析此項資料

的方法,每個人只要受過簡單的訓練,都能輕易的了解史學研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cM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